新闻资讯
买18件衣服退货:试穿族丢人,网络暴力不该
文章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9-05-13

这是一个一不小心就会上热搜的年代。这不,“女孩一次买18件衣服,旅游拍照后再退货”迅速登上了热搜榜。12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回应新京报记者,目前经双方协商,买家所购衣物9件不可退,个案不会影响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

  原本只是卖家和买家私下协商的一件小事,公开程度也仅限于一个对话框。当卖家看到买家在朋友圈晒自家衣服的旅拍照片时,联想到买家要求退货时说“不喜欢”,任谁估计也气不过,想着通过网络曝光的形式,让公众评评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次热搜事件,更值得探讨和反思的意义在于,事后舆论对买家的不放过和不原谅。信息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进行分享和交流,但是我们依然不具备上帝之眼。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无法看清一件事的全貌,尤其是涉事的几方,还没有完全走进舆论场的时候。

  这次事件,片面视角就表现得很明显。比如,我细看报道,就至少发现了以下“前后不一”的地方:

  1.卖家最开始说超过了七天,第一次拒绝了退货;买家二次申请后,作为平台的淘宝分析判定买家赢,于是事件进入退货阶段。注意这里,淘宝作为第三方裁判员,在退货的正当性上是站在了买家方面的。这就不能再指责买家“违规退货”。

  2.买家并不是要求全部退货。买家称,早在5月8日,已经跟店家达成协议,“所有拍过照片的衣服都不退。”而且,这些衣服当中,她只拆了8件,留下了试穿后觉得合适的3件。

  3.我比较倾向于认同买家说的“并没有一开始就想着旅拍完就退掉,而是抱着能退就退,不退就算了”的心态。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所有卖家都是天使,买了就一定能够全部退掉?

  4.对于为什么都拍照发朋友圈了,还说不喜欢,买家解释称“有的是号码大了,有的是材质感觉不好”。这个理由或许牵强,但之所以愿意穿着拍照,或许只是因为觉得好看,并非全然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这种可能也存在吧?

  之所以费这么多口舌,去解释一些看似无关全局的小细节,无意为买家洗地或辩白,而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围观网络事件的“全面视角”思维。看过电影《罗生门》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涉事人说话,都是有立场的,真相永远不可能从一方的口中说出来。

  当我们愿意去倾听多方的声音,愿意去设身处地思考更多的小细节,其实我们会发现,好多的所谓“网络奇葩”,其实就是我们的身边事、身边人。当他们存在于我们周围时,我们没觉得他们多么坏、多么极端,但是为什么到了网络,我们就会有一种看到极品的感觉?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往往让我们看到的是部分事实,它往往只集中展示一个人的一部分,甚至是某个时间段很偶然的一段言行,这样的人物形象一般是平面的、片面的。但在我们周边,人是立体的、多维的,因此会造成很大的观感反差。

  也正因此,我不认为这个买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自私可恶,她很可能就是我们身边有些缺点和毛病的大多数人,甚至她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因此,对于卖家“节假日经常碰到‘试穿族’,希望要一个道歉”的要求,确实需要满足。目前买家已经道歉,事情正在向着和解的结局发展。但是对于买家“我道歉,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希望让我有一条活路”的诉求,也同样需要正视。

  事件发酵至今,买家已经遭遇到网络暴力,其个人信息被曝光,辱骂、威胁的电话和短信不断,甚至已经有人找到其住处敲门,她不得不“掰断电话卡”,请假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这样的“众罚”是没必要的、过分的,甚至是违法的。

  买家行为算不上什么大恶,并且还是在一定规则范围内的小心思。如果我们用网络暴力这种已经涉嫌违法的方式去惩罚她,这不是将自己拉低到和当事人同一维度,而是到了比当事人还更低的维度。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进行的网络暴力,不仅因为它是法外开“罚”,还因为它本身就已经走向了正义的对立面。

  □与归(媒体人)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