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漂流瓶”下线,无度的自由走不远
文章来源:红网  发布日期:2019-05-08

近日,微信7.0.4的iOS版本上线,用户已经看不到“漂流瓶”功能。上个月,安卓系统的微信内测版里就取消了“漂流瓶”功能。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漂流瓶”传播色情内容,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随后,“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微信个人账号色情专项治理公告。

  微信“漂流瓶”是一种方便、随机的陌生人社交模式,网友可以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除了网名之外,一个人不能通过距离、圈子、认识的人等关联信息来推演另一个人的身份。设计的初衷或许是让网友能在这样一个“蒙面”的环境下展现真实的自己,结果却是,“漂流瓶”的内容到后来十之八九不堪入目。

  这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产品设计并不陌生。比如“顺风车”曾经的“社交模式”。为了让“约车社交”的场景更“性感”,模式给予了司机一方过多的权限,从而挤压了乘客一方的权益,结果就不用说了。平心而论,“约车社交”这个构想不是不可能,问题在于,面向真人用户的产品,保障安全、合法是底线,其优先级高于什么“性感”“浪漫”的想象。为了守住一些基本的底线,产品设计必须遵守一定规则,“戴着镣铐跳舞”;假如一味追求理想主义,不愿接受约束,迟早要在现实面前碰壁。

  自由是迷人的。这些年来不少新兴的产品设计都在利用“自由”或者说“主观能动性”吸引用户,然后用层出不穷的乱象反复证明,仅靠用户自觉,不足以让产品实现“自我维护”,野蛮生长会带来一系列难以收拾的问题。有些设计的动机已经很可疑,比如“拼床”;还有些产品在钻空子,趁着相关法规尚未健全、监管尚未到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赚着人气和利润,比如某些婚恋交友网站,还有早些时候的直播平台。

  微信“漂流瓶”下线令人遗憾,它所开发的陌生人社交模式其实很有趣,“杀死”它的不是社交模式本身,而是管理方的放任。如果一开始就对“漂流瓶”多些约束,它也不至于沦为藏污纳垢之所,那么今天它可能还在。“顺风车”如果一开始能在规则设计上更平衡一些,不给任何一方过度权限,或许也是另一番样子。可惜,现实世界不相信“如果”。某些风险一旦成真就无法挽回,某些污点一旦沾染就很难被遗忘。

  当然,在“规矩”与“方圆”的试探中,也不乏正面的例子。比如共享单车,在经历了乱停乱放、盲目扩张等各种乱象之后,渐渐引入电子围栏、多方协同管理等规则,通过产品设计本身的妥协与调整,寻求并配合有关部门的支持与管理,一步步限制着“自由”的范围,也一步步走向了秩序和可持续性。看来,有约束的自由,比无度的自由走得远。

  文/吴云青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