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比起活着,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对待死亡
文章来源:红网  发布日期:2019-04-29

近日,#研究生白血病复发放弃治疗#的话题引发热议。去年从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的张迪,白血病复发后选择放弃治疗,称拒绝低质量生存,人生最后几个月,要和家人一起度过,然后平静地走。(4月28日 《中国青年报》)

  年轻的杨迪放弃延长生命的机会,这需要勇气,也让人惋惜。但比起惋惜,感叹生命无常,杨迪对待死亡的方式更值得深思。这不仅关乎我们对生命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生命的一部分。

  把生与死看得过于严重是人的禀性,我们往往只关注怎么活着,而不愿提及死亡。很多时候人们更乐意听到“生如夏花之灿烂”式的心灵鸡汤,提及死亡便心生厌恶,反感,死亡成了不可触碰的禁区。但正如贾平凹所说,“不管怎样地美好来到人世的情景,又怎样的不愿去死,最后都死了”,由生到死,这是每个生命必经的历程,回避死亡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况且,像老鼠躲猫一样躲避死亡,试问,躲得开吗?

  “未知生,焉知死”这句古话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甚至成了人们避谈死亡的辩护词,殊不知这种以“生”来解读“死”的路向,事实上导致了不少人陷于困境而无法自拔。缺乏对死的敬畏,一味追求生,容易让人们错误地理解人生,以为人生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吃好穿好玩好,甚至轻视他人生命,伤害他人。

  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等悲剧事件暴露的不仅是作案人员对生命的漠视,也是对死亡缺乏敬畏。试想,若马加爵、林森浩能推己及人,充分认识死亡,换位思考,理解死亡带给受害者及其家人的伤害,悲剧或许就能避免。

  对于死亡恐惧的人,不能正确地面对死去,也绝不会正确地面对活着。生命的价值在于寻找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悲的是,人们似乎只有在临终之前才会去反省“为什么我要来到这个世界?我究竟为什么而活着?”然而,临终前的感悟终究是来得太晚。因此,我们应该尝试以“死”为基础来理解和体会“生”,此般或许更能推动人们理解人生之意义,而不是直到临终之际才大彻大悟。

  既然死是人生的归宿,对于死便应该坦然。如同张迪一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不是懦弱,也并非胆怯,而是“拒绝低质量生存”,在生命弥留之际,自愿捐献遗体,把时间留给家人,安静地离开,让即将凋零的生命焕发光彩。

  面临死亡,静穆、恬然的让生命逝去,这是对生命的致敬。生与死相生相伴,不必讳言死,也不必只看重生。

  文/张忠浪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