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汾酒“竭泽而渔”,失信的品牌还有卖点吗
文章来源:红网  发布日期:2019-04-24

近日,记者在山西太原、汾阳等地调查发现,山西著名的汾酒市场乱象丛生。一些批发价30元一瓶的“开发酒”,对外零售价能达到600元左右。有的不同品名的“开发酒”虽然包装上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样,但无法查询具体开发商和酒水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借此漏洞,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4月22日 新京报网)

  在山西,汾酒自然是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品牌,不论是家庭珍藏,还是亲朋馈赠,汾酒一直很受青睐。可就是这样一款大家十分信赖、鲜有怀疑的品牌白酒,也存在着“此酒非彼酒”“李逵变李鬼”的商业乱象。按照内行的说法,汾酒分“股份酒”和“集团酒”,前者属于正规老酒,也就是货真价实;而后者多半夹杂“水分”,有的甚至拿散装酒以假乱真,蒙骗消费者。

  事实上,汾酒“集团酒”的市场占有量不可谓不大,因为它的价格更为灵活多变,近乎20倍的利润空间使得一些开发商、店家趋之若鹜。从报道看,杏花村镇街道上数百家销售白酒的店铺里,都摆满了“集团酒”,市场规模早已超乎想象。可令人诧异的是,店家却异口同声称从来不喝“集团酒”。那么如此一来,汾酒“集团酒”的销售针对人群就很明显,那就是“外行”的消费者。

  然而,汾酒集团应该认识到,“外行”消费者才是最大的客户主体。人们购买汾酒,是因为信得过这一品牌,即便价格再高,也认为是“物有所值”。可如果汾酒方面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为一些无经营资质、或是利欲熏心的厂家授权生产,对市面上的山寨汾酒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把消费者抛之脑后于不顾,这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损招牌。

  汾酒长期以两种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市场,这对消费者来讲,很多人并不知情。知名品牌“挂羊头卖狗肉”,要说汾酒相关正规厂商不知情,其实很难令人信服,即便真是不知情,那也有对授权产品管理不善、甚至失职之嫌。按理说,乱了市场、毁了牌子,汾酒就应该与那些不法开发商进行切割,收回授权品牌。可值得一问的是,这样的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直到媒体曝光后,汾酒方面才表态将进行严查。那么此前汾酒究竟是“打假无门”还是“故意为之”,恐怕得扪心自问一下了。

  品牌是商品最宝贵的内核品质,厂家应当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牌子。据公开报道,汾酒目前自有品牌120多个,合作开发的品牌有160多个,这一数据还是经过之前削减整顿后的存量。不得不说,如此大规模的品牌量,其实很难对开发商的生产、加工、包装进行全过程监控,如果仅凭后期的抽样检查很难杜绝假酒流向市场。

  因此,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千年招牌,重拾此次舆论起底后丢失的品牌信任,汾酒有必要对“挂牌酒”进行一定割舍,专心经营好自己的“镇店产品”,以过硬的质量保护好自己的品牌价值。唯有此,消费者才会信任,市场自然就会青睐。

  文/周军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