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阳市榕城区雅菲迪金属日用品厂
- 广东省揭阳市广华弹簧厂
- 揭阳市和洽五金塑料有限公司
- 揭阳市佳旌不锈钢餐具厂
- 揭阳市双灵金属制品厂
- 揭阳市东信五金制品厂
- 揭阳市恒昌五金制品厂
- 揭阳市铭自达电机有限公司
- 揭阳市汇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揭阳市雅昇不锈钢实业有限公司
- 广东耀辉化工有限公司
- 揭阳市乔正利五金制品厂
- 揭阳市伟新不锈钢合页厂
- 揭阳市越兴实业有限公司
- 揭阳市年年好铰链厂
- 揭阳市欧莉雅滑轨厂
- 揭阳市锐信合页厂
- 揭阳市利源铰链厂
- 揭阳市永森五金厂
- 揭阳市立强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揭阳市兴群钢珠滑轨厂
- 揭阳市松兴五金制品厂
- 揭阳市明新不锈钢厨具厂
- 揭阳市鑫源五金厂
- 揭阳市斌得利不锈钢制品厂
- 揭阳市德威盾五金制品厂
新闻资讯
报告聚焦城市群一体化:长三角比珠三角差在哪?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日期:2019-03-19
抓住城市群,就抓住了中国经济的重心。
3月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报告发现,所有城市群占全国经济份额的比重都得到提升,反映出经济活动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
报告对我国12个大型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评估,涵盖了157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57%.
分析表明,2006年至2015年,12个城市群占全国GDP的比重从70.56%上升至82.03%,年均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份额超过40%.
在上述时间段,人口向城市群地区的集中过程仍然缓慢,城市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从61.12%上升到63.07%,仅增加1.95个百分点。人口聚集主要发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的人口占比同期增加了2.54个百分点,高出12个城市群总体的人口份额增长。报告认为,这三个地区经济增长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最高,稳就业要优先在这三大城市群地区施策。
推动城市群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发现,在2006年至2015年间,除了山东半岛外,所有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都在缩小。与此同时,除了成渝外,所有其他城市群财政支出差距相对于经济发展差距变得更加微弱,财政均等化的速度快于经济均等化。
课题组通过对区域经济聚集度、区域连接性、区域均等化、政策协同难度等四个维度的测量,对1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体化水平稳居第一梯队,处于第二梯队的是山东半岛、京津冀、中原和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冀2015年一体化指数不到珠三角的60%.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俞建拖介绍,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位次大体保持稳定。不过也有一些城市群的位次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地理含义。
两个城市群间的超越值得注意:一是武汉对海西的超越并保持持续领先,二是中原城市群对辽中南的超越。这两次超越都发生在中部地区对沿海地区,反映了考察期间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强势崛起。
总体上看,区域经济集聚对一体化指数提升贡献最大,交通连接性的提高次之。对各年份一体化指数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后发现,从总体看,经济集聚的贡献占55.75%,区域连接性的贡献占41.29%,经济均等化1.50%,政策协同1.46%.
不同地区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存在差别。在辽中南、珠三角和中原和城市群,连接性贡献超过50%,是最重要的一体化推动因素,其中辽中南该因素的贡献率超过了65%.在山东半岛、长株潭、成渝、关中、哈长、武汉城市群,经济集聚的贡献超过60%,其中山东半岛该因素的贡献更是超过了70%.在长三角和京津冀,政策协同对一体化的贡献比其他地区更突出,分别达9.8%和5.9%.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辽中南、珠三角政策协同的贡献为负。
报告对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一体化进行了探讨。京津冀一体化严重受制于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以及由公共财政支出差距所反映出的制度协同困难。如果不包括张承秦邯邢,京津翼一体化指数得分显著提高,超过山东居第三位。报告认为,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看两个关键变量,一是雄安新区能否发挥区域均衡发展的支点作用,二是京津冀与环渤海区域的山东半岛、辽中南城市群的协同。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期。如果将港澳纳入区域一体化测量,一体化指数有显著上升,这反映出该区域的协同发展大势所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去年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报告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基础好,经济总规模大,人口众多,国土空间充裕,区域均衡发展较好。但与珠三角相比一体化速度还是偏慢,区域连接性相对不足,区域间制度协同难度较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区域连结性,提升经济集聚水平。
(编辑:喃喃)
3月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报告发现,所有城市群占全国经济份额的比重都得到提升,反映出经济活动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
报告对我国12个大型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评估,涵盖了157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57%.
分析表明,2006年至2015年,12个城市群占全国GDP的比重从70.56%上升至82.03%,年均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份额超过40%.
在上述时间段,人口向城市群地区的集中过程仍然缓慢,城市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从61.12%上升到63.07%,仅增加1.95个百分点。人口聚集主要发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的人口占比同期增加了2.54个百分点,高出12个城市群总体的人口份额增长。报告认为,这三个地区经济增长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最高,稳就业要优先在这三大城市群地区施策。
推动城市群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发现,在2006年至2015年间,除了山东半岛外,所有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都在缩小。与此同时,除了成渝外,所有其他城市群财政支出差距相对于经济发展差距变得更加微弱,财政均等化的速度快于经济均等化。
课题组通过对区域经济聚集度、区域连接性、区域均等化、政策协同难度等四个维度的测量,对1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体化水平稳居第一梯队,处于第二梯队的是山东半岛、京津冀、中原和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冀2015年一体化指数不到珠三角的60%.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俞建拖介绍,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位次大体保持稳定。不过也有一些城市群的位次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地理含义。
两个城市群间的超越值得注意:一是武汉对海西的超越并保持持续领先,二是中原城市群对辽中南的超越。这两次超越都发生在中部地区对沿海地区,反映了考察期间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强势崛起。
总体上看,区域经济集聚对一体化指数提升贡献最大,交通连接性的提高次之。对各年份一体化指数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后发现,从总体看,经济集聚的贡献占55.75%,区域连接性的贡献占41.29%,经济均等化1.50%,政策协同1.46%.
不同地区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存在差别。在辽中南、珠三角和中原和城市群,连接性贡献超过50%,是最重要的一体化推动因素,其中辽中南该因素的贡献率超过了65%.在山东半岛、长株潭、成渝、关中、哈长、武汉城市群,经济集聚的贡献超过60%,其中山东半岛该因素的贡献更是超过了70%.在长三角和京津冀,政策协同对一体化的贡献比其他地区更突出,分别达9.8%和5.9%.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辽中南、珠三角政策协同的贡献为负。
报告对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一体化进行了探讨。京津冀一体化严重受制于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以及由公共财政支出差距所反映出的制度协同困难。如果不包括张承秦邯邢,京津翼一体化指数得分显著提高,超过山东居第三位。报告认为,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看两个关键变量,一是雄安新区能否发挥区域均衡发展的支点作用,二是京津冀与环渤海区域的山东半岛、辽中南城市群的协同。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期。如果将港澳纳入区域一体化测量,一体化指数有显著上升,这反映出该区域的协同发展大势所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去年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报告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基础好,经济总规模大,人口众多,国土空间充裕,区域均衡发展较好。但与珠三角相比一体化速度还是偏慢,区域连接性相对不足,区域间制度协同难度较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区域连结性,提升经济集聚水平。
(编辑: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