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从“两高”报告中感受司法正义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日期:2019-03-13

  “两高”报告是最高司法机关对自身工作的检视,也是塑造公民法治信仰的载体。进一步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让守护法律正义成为司法机关的不懈追求,让法治不仅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成为一种全民自觉的生活方式,则法治中国可期,公平正义长在。

  作者:北青报特约评论员

  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新鲜“出炉”,分别提请正在北京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两份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最高法、最高检依法履职的情况,也都谈及了今年的工作安排,聚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题,引起两会代表委员和公众的高度瞩目。(相关报道见A3-A5版)

  公众关注“两高”报告,就是关注法治建设,也是关注公平正义,关注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治获得感。与往年一样,今年的“两高”报告不避热点案件,通过翔实数据、精准剖析标注了法治进步。从严惩黑恶势力,到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从保障民营企业权益,到推进公益诉讼……“两高”报告中的这些重要内容,既是过去一年“两高”的工作亮点,也是公众念兹在兹的焦点话题。

  公平正义并不抽象,更不缥缈,而是浸润在一个个司法案件中,体现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也演绎在司法机关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期待中。公平不仅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最高法报告提到持续深化司法公开,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信息3.7亿项,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259万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6382万份,访问量226亿次。这组数据信息量很大,所呈现出的开放和自信,必能让公众强烈感受到阳光司法。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法治信仰不是一朝一夕养成,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增强。梳理过去一年的法治事件,不能不提正当防卫典型案例,闻名全国的“昆山反杀案”和“福州赵宇见义勇为案”都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检察机关保护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不仅维护了法律正义,更具有普法效果,激励公民更有动力见义勇为。法律是有温度的,司法机关捍卫法律尊严,让法律带给公众力量,正是职责所系。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每一个公正判例,都是公众法治信仰的基石,让公民信仰法律,法律须给公民以信心。司法机关要公正对待公民的合法诉求,通过对每起司法个案的公正审理,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深熔铸于公众的心中。在此背景下,最高检工作报告郑重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一强音格外振奋人心,引人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两高”报告均专门提及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障民营企业权益。去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防止少数人抓住民营企业的一些轻微违法行为而置人于死地,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敲诈勒索,警惕少数人通过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坑害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建设法治国家,就应该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两高”报告强调呵护民企权益,既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也是捍卫法治精神的生动诠释。

  让公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尤需司法机关强化自身建设,严防“灯下黑”。从最高法报告提出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到最高检报告提出坚决整治司法不规范、不公正问题,所释放的信号都是确保廉洁司法,增强公众对司法正义的信心。

  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每年的“两高”报告都是最高司法机关对自身工作的检视,也是塑造公民法治信仰的载体。进一步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让守护法律正义成为司法机关的不懈追求,让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让法治不仅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成为一种全民自觉的生活方式,则法治中国可期,公平正义长在。(北青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