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陪伴式啃老”算是孝顺吗?
文章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9-03-11

  文丨从易(专栏作家)

  最近,电视剧《都挺好》在网络上被讨论得热火朝天。剧中苏家父母一生大半的积蓄都花在二儿子苏明成身上,然而他却认为苏家三兄妹里只有他长期陪伴在母亲身边,这是母亲自愿为他付出的,他不是在啃老。

  《都挺好》引发的刷屏和讨论,不止于剧情本身。有网友用“陪伴式啃老”来形容“苏明成们”——表面上陪在老人身边,实际上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并最终榨干老人血汗钱。与传统啃老族相比,陪伴式啃老族常把其行为美化成“常回家看看”,并因此具备了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我们该如何看待陪伴式啃老?究竟父母自愿给钱算不算啃老?

  不陪伴与啃老一样“不孝”

  事实上,跟传统啃老相比,陪伴式啃老虽然也挺面目可憎的,但我以为,这个词组里虽然有“啃老”,但不应忽视和贬低的是“陪伴”。

  虽然陪伴式啃老包装美化成“常回家看看”,但那些因为不啃老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倒也不妨扪心自问——你做到“常回家看看”了吗?就像《都挺好》中的苏家三兄妹,大儿子苏明哲长期生活在美国,母亲去世前他已经10年没回国了,三女儿苏明玉因为母亲重男轻女,18岁后就跟家庭切断了来往。倘若不是苏明成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身边,偶尔讨父母欢心,那父母的晚年生活会更孤独。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评判陪伴式啃老的是非前,有必要先重申这样一个常识:哪怕你不啃老,但如果你无法给予父母必要的陪伴或精神关怀,你与啃老族本质上都是“不孝”——因为赡养父母,不仅仅是物质赡养,不仅仅是不啃老,更重要的是精神赡养,是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看,苏明成的确是啃老了,但他给予父母的陪伴(哪怕有啃老的意图)如果能够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免于孤寂,那这份陪伴也聊胜于无。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像苏明成这样多多陪伴父母的子女,并不多。尤其是在一个流动的中国,大部分年轻人为了赢得更好的机会、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拼,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都市生活里,他们自身就疲于奔命,更疏于对父母进行照顾和关怀。

  陪伴式啃老得以可能,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父母欠缺陪伴。如何在自我实现与孝顺父母之间实现较好的平衡,是每一个为人子女者都有必要思量的议题。别忙着指责“苏明成”,也许你自己就是“苏明哲”。

  自愿给钱算不算啃老,关键看父母给多少

  由陪伴式啃老衍生的另一个争议是,父母自愿给钱算啃老吗?苏明成认为自己不是啃老族,他的理由也颇具代表性:“有些钱是我妈给我的,我妈还说这钱都不用还……”“我妈为什么给我钱,是因为她爱我,我也疼她……再说我爸也没让我还啊!”

  症结就在于“自愿”身上。因为种种传统与现实的原因,中国式家庭大多缺乏边界感,很多父母没有“自我”,他们将全部的爱都投到子女身上,他们的生活以子女为重心。他们自愿为子女付出一切,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一切,并且他们也以这样的付出和牺牲为乐,他们就是通过付出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这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差,只是要扭转父母的观念并不容易,为子女付出已成为他们的“本能”。作为子女,不能剥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渴望和权利,但更不能毫无愧疚地照单全收。

  说到底,这是一个边界问题。我们应该让父母享有为我们付出的权利和快乐。这就像每年过年从老家返城,很多人都在晒汽车后备箱,满满当当都是父母准备的东西。这是父母的爱,而在准备这些东西的过程中,父母也因为自己尚能够为子女做些什么而感到快乐。因此,每个子女都是开开心心地把所有东西都带到城里来,舆论并不会据此认为他们啃老。

  后备箱的东西,父母的心意远远大于它们的价值,它们价格不高,低于我们每年给予父母的零花钱,也不会影响到父母的生活质量,这样的给予算不上啃老。但是当父母的付出涉及大额金钱,并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时,子女如果还照单全收并且没有归还,那么这就是啃老。

  因此,话糙理不糙地说,父母自愿给钱算不算啃老,关键是看父母给多少,是否大于我们每年给他们的,是否影响到父母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子女是否偿还等。当然了,不啃老只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底线,“陪伴”或许才是很多父母真正欠缺的。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