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地方政府要精打细算了!2019年地方财力进一步吃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9-02-21

  地方政府要精打细算了! 2019年地方财力进一步吃紧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导读

  “对地方来说,土地是很重要的因素,房地产形势会影响卖地收入,2019年地方肯定要过紧日子了。”

  “大家要逐步习惯,年初预算目标是预期性的,最后没有完成,也不要太过激动。”东部某省一位财政系统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多个省份都没有完成2018年初预算目标,2019年这个数目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2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天津、新疆等省明确表示未完成2018年年初预算收入,广东、江苏、重庆等省执行数与年初预期数有些微差异,但与调整过后的预算相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是造成这些省份财政收入不及年初预期的主要原因。

  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等要求,绝大多数省份纷纷下调今年财政收入增速,“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地方政府真没钱了吗?加上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各省每年财政支出动辄几千亿元,确实是需要更加精打细算了。

  多省未完成2018年预算目标

  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增长了8.3%.

  考虑到减税降费的因素,无论是6.2%,还是8.3%,全国财政收入增势良好。不过,各省的情况有分化。

  像天津2018年一般公共收入2106亿元,完成预算94%,比上年下降8.8%.天津市财政局给的解释是,天津正处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战略性调整关键阶段,在上年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培植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新动能产业,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力清理非税收入等减负措施,财政收入规模相应下降。

  新疆的预算执行报告明确指出,2018年只完成了年初预算的95%.背后原因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组织财政收入面临不少困难,财政收入增幅趋缓。

  此外,还有部分省份在2018年年内调低了预算目标。比如,重庆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6亿元,该数额与经调整后的预期目标相一致。

  2018年11月,重庆向市级人大常委会提交了预算调整方案,全市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2262亿元,相较年初预期下调了约1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该调整方案了解到,重庆市本级收入预期保持不变,但有部分区县预算发生了变动。

  江苏年内下调了省本级的预期目标。2018年11月,江苏省预算调整方案提交省级人大审议,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调了20.8亿元,主要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大幅减少。

  江苏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终录得8630亿元,相较年初预期目标少约30亿元,若考虑省级收入预期下调等因素,基本完成预期目标。

  东部财政大省“紧平衡”

  “受经济形势变化、体制制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部分事先难以确定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初预期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新预算法之后,年初预算只是预期收入,不再是硬性任务”,2月20日,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管理研究所所长李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像江苏、重庆等省“欠收”数额均比较小,即便新疆、天津也完成了年初预算的94%以上。

  广东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1万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02.2%,可比增长7.9%.广东明确表示完成了汇总预算。

  2018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年中政策的加码等,确实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扰动。东部财政大省们2018年已然呈现“紧平衡”的态势,像上海、北京全年收入紧贴年初预期目标,低空飞过。

  为了对冲财政减收影响,部分从预算稳定基金中抽调资金。比如上海市本级2018年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65 亿元,用于基本建设支出、市级轨道交通建设和偿债、市级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等。

  之所以抽调资金,上海财政局表示,是为了落实2018 年中新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财政收入跟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如果经济形势好,可能会超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可能低于预期。新预算法之后,年初预算不再是硬性任务,不一定要完成,相应地有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很重要的一个安排,是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它相当于一个蓄水池,超收的话,收入不能随便用,要放到基金里;如果减收了,可以动用该基金加以弥补”,李燕指出。

  原来预算收入作为硬性任务,与地方财税部门绩效挂钩,收入对应着相应的开支,部分造成了“过头税”、收入造假、收入空转等问题。

  不过,也有地方财政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年初预算虽不再是硬性指标,但部分地方执行得并不好,有时候会硬抗着任务。

  2019年财力最“紧”?

  北京预算报告直言,2019年为近年来财力最 “紧 ”的 一 年 .

  除了可以预见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持续的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北京市财政局还指出,2018年超收收入大幅减少,导致可动用的上年结转收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大幅下降。

  “几年前形势就在慢慢变化了,过去的‘好日子’没了。对地方来说,土地是很重要的因素,房地产形势会影响卖地收入,2019年地方肯定要过紧日子了”,2月20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减税降费带来财政收入减少,也是地方重点考虑的因素。2018 年中实施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地方教育附加等“减税降费”效应不断释放,将给2019年财政收入带来翘尾影响。

  “增值税减税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执行,会影响今年前5个月收入增速;个税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执行,会对今年前10个月收入造成影响”,上述东部某省地方财政人士指出。

  这部分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会带来减收效应。北京财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减税降费为企业减税400亿元,其中地方级减税约188亿元,而2019年国家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将减少地方级收入300亿元。

  外界对“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还多有预期,增值税实质性减税举措还有待推出,地方财政收入将进一步减收。为此,绝大多数省份下调了2019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北京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4%,上海预计增长5%,广东预计增长6%,均比2018年执行增速要低。

  对于地方财政的减收,中央也有相应安排。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预计每年为小微企业减负2000亿元。与此同时,为了弥补因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

  “2019年要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积极财政加力提效又需要财政支出适当扩张,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的钱不能减,重大政策部署也要落实,民生类支出也需要花钱,在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的背景下,2019年地方政府需要从中寻求平衡”,杨志勇指出。

  (编辑:喃喃)

友情链接: 集科网络 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奇辉吊车 凯威 锐信 松兴 利源 鑫源 利源 鑫龙白乳胶 外婆桥 星辉 艾尔斯 三钢 敏仕达 佳得好 固兴五金 榕森 金业 立强盛 日钢美工刀 厨之福 庆兴 荣艺 达威 和洽厨具 美约电吹风 正兴 伟新合页 鑫龙防水 雅菲迪 东信 金彬 好家兴 新侨 鲁大师 铭自达 汇力 顶智易联 永汇雨鞋 鸿鑫瑞达 广东僚溪文化 博瑞可 恒冠 永晟五金 年年好五金